乡村民宿理性发展,需在性价比上发力

r

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文旅消费再掀热潮。从乡村的田园风光到城市的繁华图景,独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宿逐渐成为旅游的重要入口。然而有民宿类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,热门城市民宿预订量同比去年小幅上涨,预订价格同比便宜近两成,县域民宿预订增速同比增长近五成。从数据上看,消费者似乎更加看重民宿的性价比了。

r

过去几年,民宿在全国遍地开花。与此同时,行业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民宿最初的定义是房东将自己的闲置房屋短期分享给有需求的游客,原本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出行住宿方式,但由于一些人的误导和盲目跟风,部分乡村民宿出现“贵族化”倾向,规模越搞越大,装饰越来越奢华,民宿经营者的投入越来越大,价格自然也就越来越昂贵。当然,我们不否认其中有一些高端民宿仍然有其市场需求。这类民宿往往选址在风景秀丽、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,还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增收。然而,动辄一晚要上千元的高价民宿,已经超出普通消费群体的预期和能力。对于不少普通创业者来说,没资金、没资源、没有配套服务体系的“三无”团队,想要靠情怀开一家高端民宿,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非常困难。

r

事实上,无论是从供需关系还是消费偏好来看,高价民宿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。一方面,民宿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快速发展,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,导致竞争加剧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仅今年前8个月已注册民宿相关企业6.97万家,同比增长18.11%。从城市到乡村,从经济型到中高端,从个人经营到品牌连锁,市场上的住宿产品多到让人挑花了眼。然而将巨大的人流量分散到各个民宿,平均一间民宿实际上能分到的客人寥寥无几。尤其是在一些热门旅游景区,民宿增加的速度远超实际游客增长需求。另一方面,人们的消费观也趋于理性,在选择民宿时,除了会考虑地理位置、环境氛围、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,对价格也更为敏感。人们愿意为良好的体验和品质付费,但同时也会更关注性价比。

r

笔者认为,当下民宿行业所面对的量增价跌的情况,正是民宿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。民宿姓民,要为民惠民。不片面追求奢侈高价,高中低价位兼具,让不同梯次的消费需求都能有落点,才是乡村民宿产业健康的发展路径。退一万步说,如果支付了昂贵的房价能获得良好的体验也认了,但消费者有时遭遇的是“高价刺客”。曾有朋友向笔者抱怨,千挑万选订了一家民宿,价格不便宜,推开门看到的却是不尽如人意的住宿环境,让她从此再也不想住民宿。民宿行业已经成为“货不对板”乱象的重灾区,有些个体经营者不懂如何管理好一家民宿,服务意识不足,也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安全卫生的居住条件,更不乏有些商家做“一锤子买卖”,只顾眼前不顾长远,导致民宿口碑一降再降,甚至会连累所在乡村的“风评”。

r

规范的民宿经营,既要靠民宿经营者自觉履行责任,也要靠有关部门和服务平台承担起监管责任。一方面,民宿经营者要着力提升民宿运营管理能力,改进住宿环境、设施设备、服务流程等,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。另一方面,监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,重点加强对民宿房源、房东资质等信息的监管,禁止价格欺诈、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。平台也要发挥好把关功能,加强对入驻民宿商家的资格审查,督促商家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及服务理念,保障消费者入住体验和合法权益。

r

进一步来看,要想实现口碑和盈利双收,提升乡村民宿的附加值是有效手段。要知道,作为酒店的补充,今天人们需要的已不仅限于住宿空间,而是想在满足住宿需求的同时获取更多的“情绪价值”和文化体验,这是一个围绕民宿衍生出的更深度、多元化的体验场景和消费空间。比如在新疆禾木,有经营者把下午茶、拜访牧民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纳入民宿配套文旅体验,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基础上,还用好了当地的人文资源,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。可见,只有把民宿与其他产业进行联动开发,将农耕文化、传统工艺、民俗礼仪、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内容设计,才能充分挖掘其在空间、场景和体验上的特色和潜力,最大程度增加乡村民宿的“卖点”和吸引力,提高乡村民宿综合创收能力和盈利能力。

r

民宿行业的路还有很长,期待乡村民宿的发展能更健康更合理,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在其中拥抱幸福瞬间。

r

文/韩松妍

r

图源/视觉中国

r

(农民日报)

r

编辑/王涵

Tags: